戰爭是血腥的,是暴戾的,軍人只一兩個任務:殲滅敵軍直至對方投降,這是事實之其一;荷里活的戰爭電影,一向泛濫美國式英雄主義,這是事實之其二;《戰逆豪情》漂亮地揉合了這兩個事實,標誌着戰爭電影一個新特色:主角群不是hero,他們全部都是anti-hero,行使的並非正義,而是單純為生存,為打勝仗,為早日結束戰事,殺人,殺無赦,殺個遍甲不留,盡顯人性的醜惡與弱點。電影中一句對白說道:「Ideals are peaceful. History is violent」, 他們的和平之路是用無數的血與肉鋪砌而成,戰爭的現實十分可怕。…
靈光
電影掀起序幕,全場靜止,只等Miles Teller就位,深呼吸,鼓棍敲擊出第一個音符,《鼓動真我》便旋即進入爵士鼓的演奏會,不,是經過地獄式鞭策後的忘我境界。看《鼓動真我》,要有心理準備,沒有很多發人深省的對白,兩小時內重複不斷的多的是嬲爆爆的指責、謾罵,與之抗衡的樂章,其中一段名為Whiplash 鞭策,是點題之作。它們儼如兩股勢力交鋒較勁,不相上下。…
這是一個小男生認識初戀的溫情小故事。 你情我願之下,愛基本上不分種族性別。《男孩像他》其實是每個從未嘗試過談情說愛的小男生都曾發過的荳芽夢。眼看不到,不等於心看不到,任憑本性引導,尋找真愛。別以為同志電影一定要「激情澎湃」,這齣電影的青澀與純真更易讓觀眾看得「血脈沸騰」,恍如回到大家初戀的年代,尋找對象,熟習戀愛,絕不煽情,絕不造作,令人格外懷念昔日的美好時光。…
看英文戲名,顧名思義,指的是「德古拉的秘辛,從未公諸於世的往事」。結果電影從一開始的佈局、影像讓我嘩然,到中段平白得讓我分神,及後到尾段驚嚇得讓我無語,《德古拉伯爵:血魔降生》只留給我更多不解之謎(明顯亦為了續集而鋪路),所謂德古拉如何變成吸血鬼的神秘故事亦不過是另一齣melodrama。…
這絕對是一齣令人瘋掉的電影:一,氣氛緊湊,場面刺激,兩個小時沒有悶場,就算電影前半解說部分較多,中段開始的節奏則是爽快,毫不拖泥帶水,往後越積越厚的謎團足夠延續觀眾集中精力追看並拆解劇情的衝動;二,演員們算不上演技出神入化,但他們的表現讓人受落,看得舒服,幾位年輕的主角甚至於此沉鬱至極的故事裏面仍能大放異彩(除了女主角⋯⋯容後再談),年紀輕輕便要面臨牽涉生死的危難、逃亡、幫派糾紛、自我認同等複雜到不行的「成年人問題」,劇情跟演出亦充滿爆炸力;三,場景製作嚴謹精細,主角在大型移動迷宮內拼了老命奔跑,銀幕外的你幾乎可以感受到迷宮的威脅;接下來就是《移動迷宮》的結局,完全瘋掉了。…
朋友說只看戲名以為是一齣教育意義深遠的電影,我就以為是一齣瘋狂愛情喜劇,原來統統都錯;《戀上春樹》實際是一齣溫情洋溢的勵志家庭喜劇,有教育意義,也有少量愛情元素,一種《同一屋簷下》的感覺,很「日本」,但以「林業」為故事重點,多了一份大自然的清新氣息,更加多了一份在大城市找不到的人情味,令電影別「樹」一格。最大Bonus是男主角染谷將太跟王祖藍撞樣(笑),以及《海猿》伊藤英明再度挑戰演技扮大叔(其實他本人已經開始大叔化,雖然一樣夠型),包你無驚有喜。…
愛,但只有愛不足以證明Jenko和Schmidt究竟有多老友鬼鬼。真正的死黨,分分秒秒都能夠陪你癲陪你喪,做盡低能之事;偶有不和,分開各自探索屬於自己的新一片天,但總對陳年舊友念念不忘,發覺就算體形、智慧、處事作風等等差異甚廣,最夾的原來是大家的心。此等友誼彌足珍貴,惟獨這種難捨難分的「真愛」才能爆發出無限笑話。…
《情迷出租男》不是色情片,雖然有兒童不宜的畫面,另加大量有味對白,但統統都為襯托「寂寞治療」這條主線所附加的配菜,重點探討微妙的兩性關係、現代都市人與傳統宗教文化價值觀的衝擊與差異。電影大膽談性,透過肉體接觸吐露一眾女角的悶氣,還有男主角費柯對性與愛時而追求時而躲避的掙扎,不過3P實在多餘,不及費柯與猶太人寡婦艾歌有愛無性的互動震撼。…
要拍一齣好的災難片,談何容易,劇情與災難場面的配合最易失衡,常見的弊病是電影會無限放大天災驚人的破壞力(縱使真實生活老天爺要發爛的時候絕對不是講笑),但超人上身的主角可以過五關斬六將皆無損無爛,安然離開災難現場,並非靠智,而是一味靠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