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Category

電影評論

電影評論

《初戀有病》自療啟示錄

「我不是想為你做些事,而是想妳為我做些事。」 人類很反本能的。野生動物也好、馴養動物也好,都為了生存而爭取所有對自己有利的東西;人類卻很有趣的會為了生存以外的「原因」,想為別人做些什麼。…

電影評論

《上身》 借鬼故事來說教的CULT片

曾幾何時,鬼片是港產片的重要支柱。最近,筆者觀看了由惠英紅主演、新晉導演陳鵬振執導的驚慄電影《上身》(Daughter),感到有點失望。作為一部恐怖片或鬼片,它其實不合格。但假若我們以「CULT片」的標準去評論這部電影,其實尚可以接受吧?…

  • 電影評論

    香港法國電影節:《我是查理:幽默至死》關咩事姐?

    擇善而固執,你又有多了解你所擇之善? 在巴黎恐襲陰霾下,有關今年一月法國查理周刊被襲的紀錄片《我是查理:幽默至死》成為今年香港法國電影節的重頭戲之一。在2015年香港的氛圍下,香港觀眾或會對影片下意識地抱有前設,預期電影旗幟鮮明的歌頌新聞工作者的無私、捍衛言論及新聞自由的重要性;加上片名電影開宗明義強調幽默本色,更營造了「絕不向惡勢力屈服」的感覺。…

    電影評論

    《陀地驅魔人》還算不錯的新嘗試

    張家輝去年開始自導自演,處女作《盂蘭神功》吸引不少觀眾捧場,只是不論其口碑如何,我都無法欣賞,因為我不能看《驅魔人》,我只能看《魔間行者》。被邀去戲院看《陀地驅魔人》前做了一些功課,50%確定電影雖然叫做「驅魔人」,但實際應該是「Constantine」。 沒錯,香港版的奇洛李維斯。…

    電影評論

    《暴風少年》 不良少年的成長路

    教導小朋友,或年青人,其實是一件十分高難度的事。過度放任又驚佢會學壞,過度嚴謹的話又會變成怪獸家長,把孩子迫瘋。要教導頑皮的孩子,所花的心力會更加大,因為所用的力度亦要恰到好處,而讓他能變好,最重要的還是愛。…

    電影評論

    《褔爾摩斯的最後奇案》 屬於名偵探的孤獨探戈

    電影講述福爾摩斯(伊恩麥基倫 飾)在盛年之時憑著過人的機智和魅力破案無數,再加上拍檔華生的妙筆,因此成為英國以至遠洋外國都有一眾粉絲的名人。然而在三十五年前的一件案件後突然隱退,從此撒手不做本行,轉而當一個養蜂人。當其步入人生晚年之際,有感需要還給過去事件的當事人一個公道,所以希望親自寫出當年事情真相。可惜因為患上腦退化,當年的一切因由竟深深鎖在自已曾引以為傲的腦中。正正在福爾摩斯為此懊惱不已之時,他突然發現精靈聰明的女管家之子羅傑正正是他的靈感泉源。觀眾就在這一老一嫩的帶領下,慢慢沿著蛛絲馬跡找出名偵探的半生心結。…

    電影評論

    《飢餓遊戲終極篇:自由幻夢2》窮得只剩下場面浩大

    《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電影系列,終於來到最後一集《飢餓遊戲終極篇:自由幻夢2》(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2)。坦白說,筆者在入場觀看的時候,其實已經不太記得上一集的劇情發展,甚至把《飢餓遊戲》的劇情與另一部類似的反烏托邦電影系列《分歧者》(Divergent)混合起來。…

    電影評論

    《飢餓遊戲終極篇:自由幻夢2》完美落幕

    上年寫《自由幻夢1》的時候已經說過,不要以一般看待動作冒險類型電影的眼光來評論《飢餓遊戲》。現今眾多青少年讀物改編的電影,無可否認,拍得最好看,拍得最出色,非《飢餓遊戲》莫屬,理所當然它亦有最龐大的粉絲團和最可觀的票房收入。看《飢餓遊戲》,我會着重欣賞其故事多於一切。…

    電影評論

    《百日告別》死亡的哀愁

    死可怕,親人至愛逝世更加可怕,因為你我都深深知道,對於在生的人來說,等同於失去了生命的重心,那種哀愁是難以排解,甚至會想過了結自己的生命,去陪伴過世的人。…

    電影評論

    《女權之聲》權利從來都不是從天而降

    入場觀看電影《女權之聲》(Suffragette)之前,回憶起近年一些類似的電影,例如《被奪走的12年》(12 Years a Slave)、《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逆權師奶》(Cart)甚至《公投飯票》(Two Days, One Night),並期待著《女權之聲》究竟是一部怎樣的電影。以戲論戲,雖然《女權之聲》 拍得頗沉悶,缺乏戲劇性,但富教育意義,除了讓觀眾認識到英國女性的平權之路,還彷彿在鼓勵香港人爭取民主不要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