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

【 MOVIE6 影評 】《 突襲安全區 》不讓歷史被人遺忘

《 突襲安全區 》不讓歷史被人遺忘

有些歷史如果不重覆提及,就會漸漸被人們遺忘。說來慚愧,在入場觀看《突襲安全區》(Quo Vadis, Aida?)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和「塞族共和國」這些歷史。電影結尾的震撼,驅使我立即翻查相關歷史。原來於1995年,發生了歐洲大陸在二戰後最嚴重的種族屠殺事件——斯雷布雷尼察城有八千多名男性被處決。雖然電影不能夠改變歷史,但至少讓世界上有更多人得知這段慘痛的歷史,不被世人遺忘,不讓歷史重演,正正是這齣電影最偉大的地方。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是原南斯拉夫的六個社會主義共和國之一,國內有「波斯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及「塞爾維亞人」三個民族。1992年2月19日,波黑舉行獨立公投,約佔人口62.8%的穆斯林族和克羅地亞族支持獨立。同年4月,歐洲共同體和美國承認「波黑共和國」獨立,而境內反對獨立的塞爾維亞人則宣佈成立「塞族共和國」,獨立於波黑之外,但依然留在南斯拉夫之內,民族衝突演變成1992年至1995年的內戰。

 

 

電影《突襲安全區》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1995年,塞族共和國軍隊入侵聯合國認定禁止交戰的「安全區域」斯雷布雷尼察城,當地難民紛紛湧入聯合國維和部隊基地,但基地只可容納六千人,無法處理眼前三萬名難民。為聯合國擔任翻譯的波斯尼亞人Aida(Jasna Đuričić 飾)一方面想把失散在基地外的丈夫和兒子帶入基地,但另一方面卻身不由己,翻譯各種實質上對同胞不利的訊息……

 

 

這部波斯尼亞電影還原了當年的歷史面貌,真實感十足,感染力強,觀眾彷如身在難民營現場。電影在國際上獲得很高的評價,例如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電影提名以及16項國際影展最佳電影。海報上的原片名《Quo Vadis, Aida?》其實是拉丁文,英文意思是「Where are you going, Aida?」,台灣譯作《阿依達的救援行動》也貼切,因為戲中的Aida不斷四處遊走嘗試拯救家人和同胞,反而香港譯名《突襲安全區》忽略了主角Aida,有點奇怪。

 

 

從Aida這位聯合國職員和倖存者的角度講述歷史,令觀眾獲得更多資訊,同時也感受到更大的無奈。女主角Jasna Đuričić演得很出色,令觀眾體會到波斯尼亞人的心情,她望著聯合國職員突然擁吻的那一幕,表情複雜哭笑不得,實在經典。

 

 

觀眾除了感受到塞軍的殘暴之外,還了解到聯合國維和部隊原來那麼軟弱無能。塞軍不理會聯合國的停火要求,裝出願意談判的態度,塞軍更進入了維和部隊基地,荒謬絕論。最後維和部隊又被騙了,沒有阻止大屠殺發生,電影摑了聯合國和荷蘭維和部隊很多巴掌。而事實上,受害者家屬團體「斯雷布雷尼察的母親」(Mothers of Srebrenica)曾於控告荷蘭政府和聯合國未盡保護責任,導致他們的親屬遭到殺害。

 

文:林兆彬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