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

【 MOVIE6 影評 】《 十二個想死的孩子 》 他們想要的,其實是選擇的權利

《 十二個想死的孩子 》 他們想要的,其實是選擇的權利

青少年自殺的議題,不只是香港獨有的,在其他國家都正在面對的問題。成年人(或那些充滿正能量想法的人)很先入為主地會以為孩子們受不了壓力,並會輕視他們的原因。《 十二個想死的孩子 》(12 Suicidal Teens)改編自同名小說,12個孩子透過自殺網站聚集在一個已廢棄的醫院,假設全員同意,便會進行安樂死,否則要進入討論。可是當12個人聚集在一起時,便出現了第13個人。

生死自決

一個被上鎖的房間出現一具屍體,的確很金田一,當中又有一個具偵探頭腦的慎次郎擔當查案的角色。如果你是因為要燒腦解而入場的話,《十》不會符合你的期望,前半段的解謎過程雖然能塑造到懸疑的效果,謎底的大逆轉並不如導演前作《愛的成人式》(Initiation Love)般震撼,幾道的謎底當揭開的一刻的確有點兒戲之感。然而,這部電影的重點不在於解謎,而是想談生死自決的問題(題外話:宣傳語的生死自決的確用得精準)。

導演堤幸彥出席香港國際電影節時,表示本片拍攝的場地是一間廢置的婦科醫院,亦擺放著母子的雕像。在這個場景裏,談年青人的死亡/重生,份外有意義。導演雖然年屆六十,但是拍起年輕人的電影並沒有戴起世代的有色眼鏡,批判著年輕人的想死的原因,只是慢慢地讓他們說起他們的故事。進入安樂死的過程是有趣,一班想尋死的年輕人,只想自殺,卻拒絕被殺,這種矛盾不但能製造戲劇的效果,更能夠突出主題。

因為他們希望要的,是自己選擇生死的權利;不論結局如何,都是他們表了態之後,所得出的結果。

每個人想死的原因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這個原因是在情緒上不斷地把他們迫瘋。一班視死如歸的年輕人,有趣的是,沒有人會思考過要違反全員同意的規定,縱使要不擇手段,也要達成全員的共識去尋死。究竟是說日本人太守規矩,還是Final Boss太過厲害?

結局讓人想起《逆向誘拐》(Napping Kid),太過惟美的鏡頭處理是有點太過正能量,惟獨是最後兩人的對白,如果有下一集,能延續這個主題的話,應該會很有爭議性的討論。

年輕演員演技大爆發

齊集日本新世代的年輕演員,製作組先邀請杉咲花、新田真劍佑、北村匠海、高杉真宙、黑島結菜及橋本環奈,其餘的演員包括吉川愛、荻原利久、渕野右登、坂東龍汰、古川琴音及竹內愛紗則是透過甄選選出。

以群戲為主的電影難免會偏重某些角色,但擔當較少戲份的演員亦能有很出色的發揮。他們都能用細緻的表情或動作,在短時間塑造角色的特質。導演分享他拍攝的故事時,說他威迫各演員,在一個密室和悶熱的環境下,並以5部攝影機去同步拍攝,主要捕捉角色各懷鬼胎的表情,令到電影更有懸疑感。

文:張山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