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熱話

【 MOVIE6 熱話 】《 日本酷兒 》Queer? LGBT? 有啲咩唔同?專訪導演Graham Kolbeins話你知

《 日本酷兒 》Queer? LGBT? 有啲咩唔同?專訪導演Graham Kolbeins話你知

LGBT我哋聽得多,但咩係「Queer」呢?入場睇《 日本酷兒 》之前,睇睇我哋同導演 Graham Kolbeins嘅專訪,了解下呢個文化。

 

  1. 香港人大多都有聽過「LGBT」,咁「Queer」又係點解呢?

「Queer」(中譯:酷兒)係一個有多重意思嘅字。主要嚟講,酷兒係解唔同、奇怪或者奇特。19世紀後期,佢開始成為與同性戀相關嘅俚語,到20世紀中期多數用作負面嘅意思。但去到90年代,呢個字變成一個強大嘅詞語去抵抗異性戀。好似激進嘅反同組織 Queer Nation,同埋由作家 Judith Butler 及 Eve Sedgwick 倡議嘅「Queer Therory」 咁。

今時今日,酷兒係個人標籤。通常係一啲覺得受到同性戀/異性戀或者跨性別/順性別限制嘅人;亦係想成為純性別及異性戀之外,所有性別及性取向嘅總稱。後者正正係《日本酷兒》搵受訪者嘅框架。電影入面好多人都可以歸類為 LGBT(女同性、男同性、雙性戀、跨性別),但亦都有啲存在喺依堆類別中間,或者寧願完全避開身份標籤。

  1. 作為加拿大導演,點解會喺眾多 LGBT 社群當中,特別介紹日本嘅 LGBT 文化?

作為住喺美國嘅加拿大白人導演,喺北美我見到好多電影同新聞淨係講關於LGBTQ+ 文化同社團。其實,呢啲故事會令人覺得酷兒文化只係50年前出現,冇更多其他歷史存在。我覺得喺跨文化背景下,分享來自世界各地嘅酷兒故事係好重要。因為當我哋聽到大家嘅故事,就可以互相理解得更多,而且會有更多唔同角度去睇呢個世界。

個人嚟講,我自從2011年與日本同性戀漫畫藝術家合作之後就開始關注日本。同性戀藝術家好似 Gengoroh Tagame 同 Jiraiya 合作期間,來來回回咗好多年。我長期與 Anne Ishii 合作,幫手整理一啲同性戀漫畫嘅英語文集,而且同藝術家一齊製作同佢哋作品相關嘅時裝系列。

我其實係呢類藝術嘅忠粉,今次係超好嘅機會介紹俾全世界。咁多年嚟喺日本我認識更深嘅酷兒文化,同埋好多好靚好出色嘅藝術家,部分都喺電影入面。我好想將佢哋嘅故事話俾世界唔同觀眾知。

 

  1. 你點樣聯絡超過100位受訪者?拍攝期間有冇遇到文化上嘅障礙?

我哋其實總共做咗100個訪問,有時會訪問同一個受訪者幾次,所以係接近80個受訪者。聽落好多,但去拍攝一啲大型活動嗰陣,一拍就有5至10個,所以人數加得好快!當我收到一個促進藝術跨文化合作嘅組織 – Japan-U.S. Friendship Commission(JUSFC)嘅獎學金,我就開始依個計劃。JUSFC 提供咗一個5個月嘅特別文化簽證畀我去拍依套電影,所以我即刻揾埋東京嘅監製 Hiromi Iida 一齊去盡可能拍得更多。

由我同Hiromi認識嘅人開始,然後就靠佢哋傳開去,睇下有咩人有興趣接受訪問。我哋都有打電話俾日本LGBTQ+團體嘅會員,有啲都參與咗呢部電影。我好好彩有Hiromi做我嘅監製,因為佢處理文化差異、溝通等等上非常出色,令到每件事都好尊重、體貼。

 

  1. 加拿大同日本嘅 LGBT 社群有咩唔同?

兩個社群都咁多元化嘅時候,好難比較同埋我覺得係適得其反嘅。正如電影入面日本各式各樣嘅受訪者展現嘅同性戀文化係遠非一個整體,每個人都有獨立嘅觀點同存在方式。

從政治角度比較,加拿大喺全球上推行同性婚姻運動行得相對前,但日本都慢慢走向從法律上認可有同性伴侶。日本各個城市同直轄市依家會提供伴侶證明,但令同性婚姻合法化仍然係漫漫長路。同時,日本嘅跨性別人士爭取緊喺冇法律要求將生殖器官移除之下,都可以獲得性別認同,好多人認為強術將生殖器官移除咁樣係侵犯人權。不過,同樣嘅政策喺全球好多地方都有,包括美國 – 但目前,9個州(約佔20%美國人口)仍需要進行依種手術,性別先會受法律認可。即使喺政治及法律層面上,比較日本同北美 LGBTQ + 權利都唔容易。 各地爭取平等嘅鬥爭仍然繼續。

 

  1. 紀錄片中,邊位受訪者令你印象最深刻?

真係好難揀!我對每位見過或訪問過嘅都感受好深,但當中有啲比較突出嘅係 Margarette,佢係出色而且好幽默嘅 kink-positive party Department H 主人;Saeborg,以吹氣動物服裝嚟超越人體形態嘅熱血表演者;仲有 Fuyumi Yamamoto,佢不遺餘力咁喺大阪建造聾人 LGBT 中心,為聽障同 LGBTQ+ 社團提供溝通平台。

  1. 所有受訪者都分享咗好多自己嘅故事,你點樣令佢哋肯去講咁私人嘅內容呢?

我好榮幸可以同咁多大方又開放嘅人見面,佢哋好願意分享生活中好親密嘅事情。有勇氣出現喺依部電影嘅人,好大程度上都係好自在咁做緊自己,所以佢哋可以隨時同觀眾分享自己嘅故事。當然,並非所有日本嘅 LGBTQ+ 人士都好似我哋最大膽嘅受訪者 Vivienne Sato 同 Gengoroh Tagame 咁有自信同開放,而且我哋都唔否認社會壓力往往令佢哋更加收埋同封閉自己。但我哋好開心可以同咁多位為自己突出又與眾不同而驕傲嘅人合作。或者依樣都係部分原因令電影更加「Queer」。

 

  1. 未來有計劃拍另一套紀錄片講其他國家嘅 LGBTQ+ 文化嗎?

好難啊!我會好開心再有機會去介紹多啲世界各地酷兒嘅社群,而且同其他國家嘅電影人合作,一齊去講酷兒嘅故事。但老實講,花咗4年時間拍依套紀錄片之後,我真係準備好去試拍故事性的電影。密切留意吧!

 

文:SC、Janis H.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