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

《踏血尋梅》熱與淚

{正場/優先場上映前,看過導演版,導演當時預告有公映版。正場上畫後,先重溫導演版,再看公映版。兩小時唔夠喉,臧沙展(還是導演?)似有未講完的故事。}

天氣熱,尚有紙巾、風扇、冷飲、冷氣聊以解暑;身體燥熱的話,亦有清熱降火的藥品舒緩。不過,有些熱的情狀,任人如何踏破鐵鞋,始終找不出根源,也沒有排遣的方法:微細如購自照相館的人像,沉重如教堂內對答(佳梅問社工,鄰座為何割腕,社工支吾以對)。

單憑其外型,不難領會臧沙展近乎狂熱的專業精神。得其鍥而不捨,命案兩人在世上留下的印記才得以呈現。片名雖然只有梅,但電影不只有她的故事。在踏血與尋梅的路上,同時道出聰的過去。四章節的名字,以至全片,彷彿是沙展的自白與感言:尋梅與踏血是查案的經過;孤獨的(三)人到達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沙展看得見梅與聰,亦照見了自己。若非對生命如此執著,解構的角度和深度如此設定,一宗非典型命案或許湮沒在八卦雜誌的穿鑿附會之中。

導演改編時加入沙展的視角及經他發掘的過去,令敘事更立體:不妨比較此命案公開的案情與電影的情節。

[電影參考了一宗更早的兇案,來說明臧沙展不只關心案情,更關心案中人;但面對聰,沙展的一顆熱心,連同心理學專家加持,卻換來一句「你諗多咗喇」。是臧沙展不夠pro,問不中問題,以為鑽入最熱處卻落點錯誤,抑或一路尋獲的線索皆盡是表面?]

***

頭一兩回看郭富城演臧沙展,仍覺得他用力過度,例如不必要地托眼鏡(會否是造型使然?),與前妻相約茶餐廳一場戲忽然痛哭,同樣突兀。及後細想此角色的性格特徵與戲份,才發覺演出的要求不比兩年青角色低:同一場戲,接入沙展獨自在家的回憶片段,方可解釋眼淚的由來和意義。(狂想:臧沙展不由郭富城來演,有誰合適?)

美姐是一個搶戲的角色。金燕玲駕輕就熟,情緒可瞬間於零至一百游走而不失流暢。她另有好拍檔香煙:幾段抽煙場口,韻味十足,(攝影功不可沒)特別是一場煙於淚同行,雲霧之間都是戲。

至於兩主角的淚,需要多點眼力和耐性方可察覺。聰的性格雖然孤僻,似是生人勿近(自首一場戲,表面上神態自若,「清楚明白」。錄影證供呈堂時,寒氣逼人);但臧沙展看得見頭套下兩行淚,亦聽得出聰內心的不安,於是有末段的探視與贈物(以及沙展出現在聰的探視名單)。梅有一鏡含淚,到最後一段戲流下來:終於有人看得見自己,可以談一些難以啟齒的心事,亦重拾娃娃的心境看天下。

 

8/10

 

(壓抑的感覺除了來自沉重的題材和畫面,還有跳來跳去的敘事法。放心,導演沒有忘記觀眾的需要。欲挑戰自己,請嘗試《醉・生夢死》。)

 

文:Walter K.

想睇戲就睇戲,隨便去記低那份回味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