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

《米芝蓮摘星奇緣》說好的靈魂呢?

印度菜和法國菜是筆者兩大最愛菜系(甚至擊敗港人鍾情的日韓菜、自助餐),因為他們除了味覺上好吃之外,更令筆者回想起在星洲與法國當窮苦學生的青澀時代。

人在異鄉為異客,不免要面對不少困難,甚至被人找麻煩。《米芝蓮摘星奇緣》正好是講述來自印度的主角哈山一家如何對付地頭龍鄰居的高檔米芝蓮一星法國餐廳的故事。

窺看印度價值

主角哈山可說是天才廚師,從小時候跟媽媽到市場買菜已經顯出廚子的光芒;這當然是因為他本身技巧出眾、創意非凡兼刻苦耐勞,但電影開頭給了我們一個更加重要的啟示:哈山的母親對她說,你能品嚐出食物所來自的生命本身的靈魂嗎?把很多種靈魂的味道調和一起,給人類創造了生命;然而,人類從食物中獲得生命的時候卻創造出一堆亡魂,因此要嚴謹對待食物,抱著尊敬的心:這是印度人對生命和平等篤實的信念,造就哈山的基本態度。而哈山父親對家庭的重視、家族的經營模式被馬樂利夫人(海倫美雲)嘲笑為”Indians like to keep things in their family”以及她電影後半段的改變也提示了觀眾印度人對「家族」的看法,以及導演對這種看法的態度。

人離鄉賤VS物離鄉貴

入鄉固然要隨俗,但哈山的哥哥曼蘇和哈山卻深明人離鄉賤的道理。縱然有時候父親的行為有所堅持(例如講價不等於窮,而是認識物件的真正價值),兄弟二人還是會感到羞恥,不(願)明白父親的用意。哈山也有所感,因此嚮往法式料理,不甘於只做自己家鄉的菜式,甚至對印度菜有微妙的自卑;哈山一家除了父親敢於爭取和反抗,其他家人都是默默承受馬樂利夫人的白眼。

不過有趣的是,當哈山到了馬樂利夫人的餐廳學廚後,在印度極為普通的香料馬上變得寶貴起來,當然是因為哈山的大膽嘗試,但若還成是在印度,或許久不見的那麼神奇。甚至後來哈山成為法國美食界紅人,都多得這些一路伴隨他的香料。可惜的是,最後點出全劇重點的竟然是同鄉從家鄉寄來的普通飯菜,母親一開始提出的關於食材的靈魂甚至母親本人都銷聲匿跡,浪費了一個大好的發揮空間。

整片故事算是勵志故事,主旨略為陳腔濫調,故事發展也和預期相同,不過當中穿插哈山和優秀法國女副廚的愛情線,觸及同行競爭與友愛的微妙脆弱關係,頗有看頭。筆者觀看此電影時剛好點了薄荷茶,perfect match!

6/10(海倫美雲從骨子裡散發的法國驕傲不在話下,取景優美、攝影好評;為故事太簡單,略嫌拖戲)

文:Paul Jaune

反正戲院漆黑一片,你看不到我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