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在童年的時候,都曾經幻想過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成為超級英雄,拯救世界,而蝙蝠俠、超人和蜘蛛俠是我首批認識的超級英雄。我們作為平凡人,既不是來自外星,亦未曾試過被受過放射性感染的蜘蛛咬傷,就只好寄望在長大後發達,好像蝙蝠俠一樣,就算沒有超能力都可以當超級英雄。可惜,現實是殘酷的,長大之後,我們只能夠在戲院內,嘗試滿足成為超級英雄的慾望。
千呼萬喚始出來,《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終於在香港上映,但幾乎所有影評都一面倒批評這部電影,究竟那些批評是否合理呢?
某程度上,今次的《蝙蝠俠對超人》其實是電影《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的續集,沒有看過《超人:鋼鐵英雄》的觀眾,或許會看得一頭霧水。《蝙蝠俠對超人》亦讓我聯想起2015年版的《神奇四俠》,兩者同樣都違反了我們對超級英雄電影的想像,負評如潮。但兩齣電影就好比苦澀的黑朱古力,雖然大部分觀眾未必會受樂,但不代表電影拍得很差。
《蝙蝠俠對超人》的故事講述在超人(Henry Cavill飾)與Zod將軍於大都會戰鬥的18個月後,有越來越多人把超人視為對人類的一種威脅,在那場戰鬥中失去好朋友的Bruce Wayne (Ben Affleck飾),認為超人擁有足以毀滅地球的能人,應該要受到制衡。因此,已經踏入中年的Bruce Wayne再次披上蝙蝠俠的戰衣,決定與這位被視為「神」的超人決一死戰。
如果你抱著觀看Marvel超級英雄電影的心態去觀看這部DC的《蝙蝠俠對超人》的話,相信你會感到失望,因為戲中的確有不少值得批評的地方,亦有點沉悶。例如,電影敘述故事的手法欠佳,上半部份的情節散亂,拖戲太久;蝙蝠俠與超人好像「傻仔」一樣,開戰和停戰的說服力不足,淪為觀眾的笑話;戲中的奸角Lex Luthor(Jesse Eisenberg飾)煽動蝙蝠俠與超人對戰,同樣說服力不足……
《蝙蝠俠對超人》的導演是Zack Snyder,《戰狼300》、《Watchmen》和《超人:鋼鐵英雄》都是他的代表作。敘述故事或許並非他的專長,而這部DC電影與王道風格的Marvel電影不同,缺乏輕鬆惹笑的娛樂情節,取而代之的賣點是對角色內心陰暗面的描寫,可惜這部份的表現也一般。
Zack Snyder對視覺效果和畫面美感的要求,沒有讓我失望。雖然《蝙蝠俠對超人》的劇本一般,但灰暗的調色和3D視覺效果都相當不錯,特別是蝙蝠俠與超人之間的對戰畫面,讓觀眾看得很著迷,再加上養眼的神奇女俠(Gal Gadot飾),為電影挽回了不少分數。
另外,戲中充滿電影符號,例如超人拯救災民的畫面、Lex Luthor家中的油畫等等,都流露出基督宗教的意味。將超人塑造成「救世主」,而蝙蝠俠作為沒有超能力的人類,與超人對戰,有反宗教的意味。可惜,戲中的內容太過豐富,導演未能好好發揮「人vs神」和「黑暗vs光明」的概念。
電影還埋下了大量伏線,例如神奇女俠、閃電俠、水行俠、鋼骨等正義聯盟成員都曾在戲中亮相。而在Bruce Wayne的夢境裡,曾經出現過超人軍隊、DC大奸角Darkseid的標誌,這些情節都與另一漫畫系列《Injustice: Gods Among Us》有關。
蝙蝠俠對超人,打響了DC Extended Universe掘金的第一炮,隨後還有多套DC英雄電影接踵而來,包括《Suicide Squad》(2016)、《Wonder Woman》(2017)、《Justice League Part One》(2017)、《The Flash》(2018)、《Aquaman》(2018)和《Justice League Part Two》(2019),全部都是Zack Snyder有份參與製作的。就算你對《蝙蝠俠對超人》感到失望,但還是會考慮入場觀看上述的電影,這就是超級英雄電影「可怕」的吸引力吧?
文:林兆彬
前學聯副秘書長,註冊社工,業餘時事漫畫工作者,自由撰稿人,二次創作愛好者。夢想是能夠讓世界變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