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寫美好時光 》鄧寇克記事 II
沒有經歷過戰爭血淋淋的洗禮,能否寫得出一部可歌可泣的戰爭故事?上回講到《 編寫美好時光 》關於鄧寇克戰役過後,英政府拍攝了一部像《 鄧寇克大行動 》的戰爭電影來鼓舞人心,主理劇本的 Tom 與 Catrin 因共事而彼此吸引,在漫天戰火之下戀情卻難以開花結果。看完《 鄧寇克大行動 》,可緊接看《 編寫美好時光 》,從旁觀者的角度再了解一次鄧寇克戰役。
《編寫美好時光》不只談情,還談人生無常。男女主角活在一個小命隨時不保的時代,軍隊在前線與敵人埋身肉膊,平民一樣要硬食炸彈。電影一時給予觀眾希望,一時令觀眾沮喪,簡潔的愛情故事有了一個複雜的背景,算是引人入勝。電影運用戲中戲來描述軍隊於鄧寇克海岸撤退的經過,也間接等於我們走進戲院看《鄧寇克大行動》,感動的程度與大家對戰事的關切度有緊密聯繫。
愛情線為主,戰爭事為副,但我最欣賞《編寫美好時光》有關「旁觀者」的刻劃。電影中標尼菲飾演的過氣演員 Ambrose 代表着被時勢擺佈的大眾,未到時勢最危急關頭都不願或不可能挺身而出,是人性,也是無可奈何;而標尼菲在「戲中戲」飾演的「大叔」在沒有要呈英雄的情況之下成為了一刻的英雄,是諷刺,也是現實的殘酷。這位「大叔」與《鄧寇克大行動》裏面駕駛民用船隻出海拯救軍人的 Mr Dawson 經歷相似,從來沒有想過會被時勢選中,時候到了,想避也避不了。
文:靈光
https://www.facebook.com/huxtin/
靈光一閃,正在尋找《光影星碎》後的《生死幻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