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

《醉夢英倫》、《我和Dior的華麗邂逅》、《伊朗的士笑看人生》從紀錄片中看故事

兩齣紀錄片加上一齣(偽)紀錄片,講音樂、講時裝、講電影,攝下不一樣的生活與態度。

紀錄片不一定只是純粹的寫實攝影;優質的紀錄片當中都會有一個「故事」:《醉夢英倫》紀錄80年代著名英國樂隊 Spandau Ballet 的高山低谷,說的是關於當期時英倫音樂與英國社會改朝換代,怎樣對流行文化構成衝擊的故事;《我和Dior的華麗邂逅》紀錄 Dior 新一任創作總監率領團隊舉辦 fashion show,說的是 Dior 如何從過去便帶領着時裝潮流,影響及至現代的故事;《伊朗的士笑看人生》紀錄伊朗社會面面觀,說的其實是導演自己的人生故事。

三齣紀錄片表現的層次與精神完全不一樣,以《醉夢英倫》最為「大器」,宏觀式敘事,資料片段異常豐富,函蓋範圍廣闊,流行音樂也最容易「入屋」。即使你不認識 Spandau Ballet 或英倫音樂,一聽到歌聲和樂器聲就會漸漸被旋律的氣氛感染。值得一提的是導演最初也不認識 Spandau Ballet,憑手上零碎的片段去組織她想表達的故事,有考慮到觀眾未必了解英國的音樂、歷史、文化,由淺入深,說不定同時有商業上的考慮。基本上 Spandau Ballet 五子的散散聚聚就頗有戲劇性,使這齣紀錄片易於消化,並不難以入口。

《我和Dior的華麗邂逅》亦明顯包含大量商業元素,而作為當今的一個品牌 Dior 這名字更響更亮,紀錄片所表達的訊息更加集中,就是對外宣揚 Dior 的精神。比起《醉》,《我》紀錄的事件歷時短得多,變相令觀眾可以接收非常詳細的資訊。如果說《醉》希望以音樂抱擁大眾,《我》則表現極強的自我,豪不掩飾 Dior 的鮮明獨特,藉此確立品牌的歷史地位與彰顯劃時代的華美。另外,《醉》給我的感覺是一個時代的回顧,然後作結;《我》則先作總結,然後延續一種大概是新舊共融的魅力。

《伊朗的士笑看人生》不是一齣紀錄片;它的確紀錄了的士司機(導演)與乘客(都是演員)的互動,一切對話揭示了伊朗宗教、政治、文化氣候及人民分裂的思想,但如果它真的是紀錄片的話肯定是一場大災難,因為它只有對話,沒有故事。首先要了解導演的背景,再仔細欣賞電影,才會發現它不僅批判及反映社會實況,更重要的是它傳達出導演的恐懼、憤怒、無奈。電影的內容完全與導演曾被拘禁、被禁止出境和拍攝發行電影的經歷相映成趣,選擇以記實手法拍攝,暗示導演的人生故事,同樣說明普通市民絕對有機會經歷相同遭遇。靜態的畫面往往潛藏異常逼人的爆發力,不過,要看這非一般的電影,你要有非一般的耐性,要不然你很容易就會Zzzzzzzzzzzz。

*同期另有《第四公民》,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暫未有空欣賞。斯諾登事件無人不知,將熱門政治話題演繹成為出色的紀錄片,它的「故事」應該有新而且有力的切入點,不要錯過。*

文:靈光

https://www.facebook.com/jx2000

靈光一閃,正在尋找《光影星碎》後的《生死幻願》。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