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

《大眼睛奇緣》父權社會壓迫女性的悲劇故事

鬼才導演Tim Burton的講故事能力實在非常厲害,相比起他之前的多套作品,例如《大魚奇緣》(Big Fish)、《朱古力掌門人》(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等作品,其實今次這部《大眼睛奇緣》(Big Eyes)的故事非常簡單和普通,但Tim Burton仍可以把這個故事拍成一部娛樂性十足的成人童話,絕無悶場,實在令人佩服。

電影是傳奇畫家Margaret Keane的傳記,改編她的真人真事。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時代背景,講述單親媽媽Margaret(Amy Adams飾)帶著與女兒離開了第一任丈夫,靠著在傢俬工廠工作和業餘賣畫為生。有一天,她遇上了自稱是畫家的Walter(Christoph Waltz飾),在猛烈追求之下,兩人很快便結婚。Walter憑著超卓的傳銷策略,再加上運氣,一步一步把Margaret所畫的大眼睛兒童畫作,成功推廣至全球知名的程度。可是,世人一直以為那些畫作是Walter的作品,而他則成為了全球知名的「藝術家」,名利雙收,可憐的Margaret就只能夠繼續在幕後代筆……

(劇透慎入)

電影以輕鬆的童話表達方法作為包裝,但內裡其實是一個悲劇故事,反映了五、六十年代的父權思想如何壓迫女性。當時的社會雖然已經十分現代化,但女性地位仍很低,低到一個難以想像的程度。社會仍未接受到離婚這回事,所以Margaret不敢提出離婚,唯有背著丈夫,偷偷地與女兒一起出走;在見工的時候,工廠主管竟然問她:「你的丈夫是否同意你出來工作呢?」;Walter經常也告訴Margaret:人們不會購買女性畫家的畫作,所以他才要欺負買家;Margaret到教堂告解的時候,神父告訴她要相信和遵從丈夫的決定……戲中還有不少反映當時女性地位很低的例子。

女性地位固然很低,而單親母親所面對的困難就更加大,當Walter向單親母親Margaret求婚的時候,就算Margaret對Walter的認識不深,甚至不太愛他,在當時的處境下,她只好選擇嫁給這個男人,被這個男人照顧,這是社會的意識形態部份促成的。妻子跟從丈夫的姓氏,是父權社會的象徵之一,亦是Margaret惡夢的開始,由於她的畫作簽名已改成了丈夫的姓氏「Keane」,所以她與丈夫的畫作簽名也是一樣,外間無法分辨。因此,Walter才能夠說謊稱自己是大眼睛兒童畫作的作者,獨攬所有的功勞和名利。

一直以來,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完全反映在她所畫的大眼睛兒童畫作上。Margaret一直在密室裡「被迫」作畫,有怨言卻不敢說出來,那些大得誇張的眼睛,給人一種空洞和恐怖的感覺,那些兒童的表情憂鬱可憐,就像是等待大人的憐憫。Margaret將她內心的壓抑,表現在她的畫作上,而她就是畫中的兒童。而最後她在法庭上繪畫的那幅畫,可能是戲中唯一一幅沒有憂鬱感覺的畫作,因為她當時已經準備勝訴了,可以說是戰勝了父權壓迫的象徵。

五、六十年代是Pop Art盛行的年代,藝術開始被商品化進入主流市場,畫作被大量複印成海報、明信片、書籍等商品,買家不再顧及作品是否複製品,而Keane 與戲中查元提到的Andy Warhol就是這個熱潮的代表人物。這種藝術革命衝擊著藝術家的道德,雖然Walter為了名利,一直獨攬所有的功勞,但十分諷刺的是,如果沒有他的傳銷,究竟作風低調的Margaret的畫作又能否如此成功被推廣呢?這點實在值得觀眾深思。

沒有演員出色的演出,這部電影或許只會淪為一部中規中距的電影。散發出懷舊氣質的女主角Amy Adams應記一功,自從《騙海豪情》(American Hustle)之後,她演出一些講述懷舊年代電影,實在適合不過,她憂鬱、壓抑和迷惘眼神,演活了Margaret Keane這個角色,憑著《大眼睛奇緣》贏得第72屆金球獎音樂及喜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而男主角Christoph Waltz雖然有點過份浮誇,但生鬼又賤格的演出,為電影加添不少笑位。

8/10

文:林兆彬

前學聯副秘書長,註冊社工,業餘時事漫畫工作者,自由撰稿人,二次創作愛好者。夢想是能夠讓世界變得美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