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Category

電影評論

電影評論

《哪一天我們會飛》你掛念你的蘇博文嗎?

我不用掛念,因為我每分每秒都想着他,我從來沒有放棄過他。 沒有成年版的蘇博文,你大概知道內有乾坤。跟我想像的一樣,即使跟先入為主的糾結打過招呼,已有所防範,肯定的,還是肯定會哭,會哭得很慘。中學時代,有甚麼我想做的最終沒有做,然後漸漸丟失在記憶之海的事,很多很多,但慶幸我仍然牢牢地擁抱住我的夢想。我不甘廿年後人到中年才嘗試尋找我過去模糊的青春記憶,發現錯過了非常之多的機會,恨錯難返,一蹶不振,感覺一點都不好受,對吧?…

電影評論

《007:鬼影帝國》終審占士邦

看《鬼影帝國》前想到 Daniel Craig 飾演的占士邦接連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今集又要面對自己的過去,這份工不易做。橫跨十年,《量子殺機》承接《智破皇家賭場》,然後到看似要展開 007 新一章的《智破天凶城》,想不到,《鬼影帝國》竟把前三集的所有內容一一串連起來。…

  • 電影評論

    《哪一天我們會飛》 92年,的確是好年份。

    上一期《王家欣》帶大家登陸坪洲,在尋尋覓覓之中,重遊一九九二的香港。今期則由二零一X年接力,合成一幀互相輝映的對照--不單是年月的對照,亦是心念和經歷的對照。兩片以相近時代為背景,但本片對該時代的掌握與發揮稍勝一籌:場景設置以至情節推進更見心思,緊扣主題,令觀眾更易投入,亦令影片更為完整。…

    電影評論

    《極黑勢力》浪費了一個大好的真實故事

    我也算是半個Johnny Depp的影迷,在數個月前,當我知道有《極黑勢力》(Black Mass)這部電影之後,便決定一定要觀看。這部電影讓我聯想起近年的《騙海豪情》(American Hustle)和《華爾街狼人》(The Wolf of Wall Street)這些以反英雄人物為主角的荷里活電影。…

    電影評論

    《換諜者》 與怪物奮戰的人,別讓自己也變成怪物

    由影帝Tom Hanks、大導演Steven Spielberg與鬼才編劇Coen Brothers合作的電影《換諜者》(Bridge of Spies)近日在香港上映,彷彿在提醒觀眾奧斯卡頒獎禮「快將到臨」。在電影完場之際,還讓我想起哲學家尼采曾經說過:「那些與怪物奮戰的人,要注意別讓自己也變成怪物。」…

    電影評論

    《福爾摩斯的最後奇案》福爾摩斯的老年成長路

    近代的英雄片,往往都會流露出一種人性。無論是血肉之驅還是FF、有特異功能的英雄,他們總會有自己的弱點和黑暗面,他們在人前的形象,再不是神。福爾摩斯也不例外,在《福爾摩斯的最後奇案》中,他的推理能力依然,但較過往的形象,多了一份人情味,而在這宗最後奇案中,倒是為自己解迷。…

    電影評論

    《再戰擊情》 傳道 受業 解惑

    以拳擊為主的影片,劇情會否大同小異?(抑或因類同劇情而形成這種類型?筆者沒有看過長家輝《激戰》,或更早之前的電影,大家不妨與本片比較。)Billy Hope台上一貫的套路與電影的設定大致相合--縱使傷痕纍纍,最終仍可絕地反擊。若然如此,此片還有何可觀之處?各場重點賽事,拍攝方法營造的臨場感一直令觀眾置身其中:主觀鏡頭不用多說;燈光加上極近鏡,連拳手的汗/血/淚都變成主角。還剩下演員的演技。記得《頭條殺機》跑突發新聞跑出極致的Lou嗎?看Billy在擂台上咆哮的慢鏡,以及掃爛獎戰利品的場面,令你想起Lou凝視、破鏡與狂號;積基倫賀把Billy的心態轉變演繹得出神入化。(Rachel McAdams會否嘗試守護者/守候者以外的角色?)…

    電影評論

    《不能拆的禮密》 往事並不如煙

    若Gordo的學生時代沒有被陰霾籠罩,他相當可能成為一名偵探/情報人員(?)沒有Simon漫不經心流出半點提示,二人重逢的故事或者未能如此順暢地開展。是人物設定的小諷刺?抑或性格使然?在電腦保安公司工作,即使並非幕後研發或技術人員,竟可全無戒心?初看此片,你未必會留意無關痛癢的細節;但當揭曉答案後回看,隨時另有發現。…

    電影評論

    《換諜者》一件大事

    湯漢斯第四度與史提芬史匹堡合作的《換諜者》,故事由鬼才高安兄弟主理,講述冷戰時期美俄各自劫持對方間諜,兩國緊張局勢升溫,湯漢斯飾演的律師受美國中情局委託,與俄國政府交涉安排交換間諜一事。大師級人馬合力製作,劇力萬鈞的演出,能否令湯漢斯三度稱帝尚是未知之數(來年影帝之爭應該相當激烈),但 Mark Rylance (片中飾演俄國間諜)令人眼前一亮的演技,似乎將會得到各大頒獎禮評審的神聖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