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

【 MOVIE6 影評 】《 我不是黑奴 》文學、電影、社會、種族問題

《 我不是黑奴 》文學、電影、社會、種族問題

James Baldwin 是我在讀書年代時必須認識的一個近代文學作家。他的著作在上世紀中葉為黑人、同性戀、人權、性解放發聲,在文壇裏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導演 Raoul Peck 把 James Baldwin 未完成的手稿改編成紀錄片《 我不是黑奴 》,除了是美國黑人、白人種族問題的記事之外,也是將文學延伸到銀幕的藝術創作,有很高的欣賞和研究價值。

2016年《我不是黑奴》在美國種族問題最水深火熱之際上映,由森姆積遜聲音導航,讀出 James Baldwin 數十多年前所寫的文字,本應屬於舊時代的見證,電影畫面卻是新舊交雜,看到壯烈犧牲的馬丁路德金、Malcolm X ,也看到近年因警民衝突或誤會而枉死的青少年;有來自人權領袖的語言,也有歷代電影中貶低黑人地位的語言。當年白人主義者的瘋言瘋語,今日其實只化作了花言巧語,實在令人髮指。

對我而言,《我不是黑奴》並不是一齣為了批判社會現狀而存在的紀錄片,比較似是一位作家對於某段時期的傷春悲秋。作為 James Baldwin 的回憶錄,回憶他對好友馬丁路德金、Malcolm X 被刺殺的哀痛與悲憤,流露出個人情感絕對是理所當然之事。由文字變作聲音,再配合影像,導演借 James Baldwin 警世,但把《我不是黑奴》看待成為 James Baldwin 的個人回憶之旅,我覺得也沒有錯。

 

文:靈光

https://www.facebook.com/huxtin/

靈光一閃,正在尋找《光影星碎》後的《生死幻願》。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