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

《太陽的孩子》我們不會很窮,只是沒有錢

台灣電影《太陽的孩子》最近在香港正式上映,其中有兩幕,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幕是女主角Panay對女兒Nakaw說:「我們不會很窮,只是沒有錢。」

而另一幕則是土地仲介問女主角Panay:「種稻米能當飯吃嗎?」Panay回答說:「稻米當然能當飯吃!」

這些看似矛盾的對白,巧妙地點出了電影的主題,讓觀眾不禁思考:究竟從何時開始,土地變成了商品,我們失去了勞動的自主權,要被迫在市場裡出售自己的勞動力,才能夠維持生計呢?為何社會主流只提倡金錢至上、GDP至上的發展方式呢?

PanayStills(3)

電影講述在美麗的台東,阿美族人Panay為了讓孩子過更好的生活,隻身於台北打拼,在電視台任職。直到父親突然病倒,她匆忙趕回家之際,發現良田如今雜草叢生,更被發展商看中,準備興建觀光民宿。Panay擔心還可以為後代留下一個怎樣的家園? 於是她決心整理河川,恢復耕種海稻米,回復昔日家鄉稻海梯田的環境……

這部電影的故事結構有點像香港電台所製作的寫實戲劇,想表達的訊息簡單直接,也是通識教育的好教材,讓觀眾反思現代人的生活模式,探討我們應該追求怎樣的生活。人類由原始社會轉化到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之後,我們好像忘記了其實每個人都是「太陽的孩子」,太陽直接或間接地養育了我們。農業為人類提供最基本的食物,本應是社會最重要的命脈,但農業的重要性越來越不受重視,耕地亦越來越少。

PanayStills(1)

就正如電影的劇情所述,土地變成了商品,發展商計劃在耕地上興建酒店,而政府官員與商家勾結,合力進行推土機式的發展,這正正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邏輯。當我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勞動的自主權,失去了社區規劃的自主權,更把「有沒有錢」和「是否貧窮」劃上了等號,忘記了生活的本質。

面對著資本主義龐大的力量,女主角Panay為了守護家園而留下來,與原住民集體抗爭,被警察鎮壓的那一幕,拍得頗為動人。雖然守護家園的過程困難重重,但她堅定的信念令孩子知道,自己的家園要靠自己雙手守護。電影更為原住民發聲,希望所有「太陽下的孩子」,都能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被任何人驅趕。

PanayStills(2)

最後,戲中有不少動聽和煽情的配樂,充滿原住民的風味,值得細心欣賞。主題曲《不要放棄》更獲得第52屆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

 

《不要放棄Aka pisawad》 (阿美族語版)

詞曲/演唱:Suming 舒米恩

(中文翻譯)
天將暗了,你還願意等待多久
心受傷了,你是否也默默著承受這一切

如果生命繼續向前,總能看到前方的路會開
如果生命繼續向前,不論遇到壞的、好的,都是值得經驗的

不要放棄自己
生命不會重來

 

文:林兆彬

前學聯副秘書長,註冊社工,業餘時事漫畫工作者,自由撰稿人,二次創作愛好者。夢想是能夠讓世界變得美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