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

《深夜食堂》「沉重一點」的謬誤

對於粉絲(如我)來說,能在香港戲院看到《深夜食堂》實在是「小確幸」。有美食與優雅的背景音樂,還有熟悉的東京川流不息的馬路片頭,有一種莫名的寧神效果。

看了三季的劇集,每集圍繞一個小人物刻骨銘心的經歷,然後從めしや(直譯「吃飯屋」,比一般吃正餐的餐廳輕鬆簡便,但比咖啡室或小吃店吃得飽,又不像薩利亞那種日式西餐家庭餐廳的連鎖店,有種家的感覺的小店)得到解脫,不過人稱Master的店長從不過問常客們的私事,確會在適當時候做適當的事。看劇集的時候,Master只穿這一身深藍色日式料理人服,在餐廳出現,仿佛誰來過Master的餐廳吃上一道菜就能不出戶而解決所有人間煩惱的幻像。加上他的刀疤後所隱藏的往事,在保羅的印象中的Master有一種神仙般出世的氣質。

「仙人」下凡派「樽鹽」

電影版是一集劇的四倍時間,因此多了空間發揮角色和把故事寫得更加完整。作為長期觀眾,保羅樂見穿著居家服、一邊在家聽著綜藝廣播發笑一邊晾衣服的Master,還有他去採購,甚至有傷患的時候,讓人覺得餐廳裡跟客人有說有笑的Master感覺更親近了,而非離開餐廳就見不到的精靈(本來無論從事哪個行業,我們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星斗小民~總有各自淡淡似是流水的生活~)。幾個故事中,〈山芋飯〉最有看頭,因為總算是有「女主角」了!不過,美智留與Master之間的互相尊重,當中那股「人的尊嚴」更值得觀眾回味,無論遇上什麼事情,我們總不能忘記屬於我們自己的那一樽鹽

「小確幸」に帰り下さい!

五年下來,不少日產影劇都有意無意添抹一絲災後倖存者的故事(例如《歌舞伎町24小時時鐘酒店》裡男主角與妹妹在災後分別遇上事業瓶頸及淪落風俗的梗),當中包括電影中〈咖哩飯〉——用意不外乎點出「life goes on」的訊息。電影中更明明白白的點出,人在失意時,有時候寧願用虛假的東西去填滿自己的不幸,以痛苦「證明」、「提醒」自己是存在的,那些不幸經歷是確確實實有發生過的,比空空如也來的強;的而且確,不論角色們多微小,背後總有一段獨特的故事,一個未必能輕易向陌生人道出的歷史,在不言語的平凡小食和master的默默支持下渡過屬於自己的小風浪才是《深夜食堂》一向的套路。不過說到尾,日片的治癒是出於平凡、出於日常的「小確幸」;如果勉強加上「重量」,反而顯得刻意了。畢竟,正如黃子華所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一二」,所謂「生命的重量」,是現代人為自己的脆弱偽裝成堅強﹑忍耐的美德;真正懂得生命的人,對所謂的於「重量」是嗤之以鼻的,因為他們根本不會把東西看得太「重」。寂寞,總是容易取得人心和共鳴,寂寞的人總會抓緊送上門的溫暖,但如何讓不讓寂寞的人更寂寞,是每個正劇編劇和導演必經的考驗。

6.5/10(如果不是在大都市,會否就不需要治療室般的深夜食堂呢?)

P.S. Master在日劇《天皇的料理番》中繼續飾演深藏不露的大廚,同劇還有柏林影后黑木華,推介推介~~(雖然主役…… =P)》

文:Paul Jaune

反正戲院漆黑一片,你看不到我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