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不同年代,六件關於 史提芬史匹堡 你要知道的事!
史提芬史匹堡 ,一個你沒可能不認識的名字,而當你或者能夠講得出他一兩部作品的名稱之際,你又未必真的很了解這位大導演的生涯,所以,在這裏嚴選了他在六個不同的年代,六件你需要知道的事,讓你簡單了解 史提芬史匹堡 !Ready Player One? Go!
1960s
《火光》(Firelight)是由史提芬史匹堡第一次執導(兼編劇)並有在戲院上映過的長篇電影,超低成本製作,大部分資金來自親友,演員也是他的中學同學。不過《火光》只是上映了一天(由他父親包場),另外當年史提芬史匹堡只有17歲。他成名之後就把《火光》改編成為膾炙人口的《第三類接觸》。
1970s
1975年上映的《大白鯊》肯定是史提芬史匹堡全球一舉成名的作品,但原來電影公司在拍攝電影期間對他諸多不滿,並兩度打算將他革職。他以為自己的事業一定玩完,幸得分別有不同的人士(包括電影公司高層)出面遊說,全球觀眾才有機會一睹史提芬史匹堡這位鬼才大導的風采。
1980s
史提芬史匹堡擔任編劇的《鬼驅人》和由他執導的《E.T.外星人》同於1982年上映。他坦言,當初認為《鬼驅人》一定會比《E.T.外星人》更成功,因為他覺得觀眾看電影的最終目的是想被嚇,而不是獲得喜悅的感覺。後來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想法錯誤,因為《E.T.外星人》絕對比《鬼驅人》更受歡迎。
1990s
同樣是同年有兩部作品上映,1993年的《舒特拉的名單》和《侏羅紀公園》風格明顯截然不同。史提芬史匹堡曾憶述他每天都要帶着《舒特拉的名單》的怒火(因為在奥斯威辛集中營拍攝的感受太深,而史提芬史匹堡本身也是猶太人)去做《侏羅紀公園》的後製。結果《舒特拉的名單》奪得七項奧斯卡大獎,包括「最佳電影」以及他首個「最佳導演」,而《侏羅紀公園》亦奪得三個技術獎項,絕對是他大豐收的年份。
2000s
繼1982年《鬼驅人》之後,2001年史提芬史匹堡再次擔任編劇,《人工智能》也是他最後一齣擔任編劇的長篇電影。《人工智能》原為另一位大導演寇比力克生前花了12年做前期準備的作品,但寇比力克認為史提芬史匹堡更加適合執導《人工智能》,便把故事梗概、設計概念圖等等資料全都交給了史提芬史匹堡,最後也就成為了屬於史提芬史匹堡的個人作品。
2010s
史提芬史匹堡稱,最新上映的《挑戰者1號》是繼《大白鯊》和《雷霆救兵》之後最難拍的電影。《大白鯊》和《雷霆救兵》難在於,要分別在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逼真地呈現他所想像的畫面,挑戰極大,然而《挑戰者1號》最難的部分就肯定是其 CG 畫面製作以及宏大且豐富的世界觀。《挑戰者1號》原著中有很多關於史提芬史匹堡及與其作品有關的情節,但在電影版中他刻意地移除了好一大部分的彩蛋,竟然是怕太過自我炫耀。
文:靈光
https://www.facebook.com/huxtin/
靈光一閃,正在尋找《光影星碎》後的《生死幻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