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女友跟保羅說過:「我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他,讓他和他的人生變得好一點,不過原來是我想多了。」此話背後,不難聽出「我算老幾」的不甘不忿。
《遇見你之前》說的正是一個這樣的故事,女主角Louisa遇上身體殘障的富家公子WILL,一心改變他消極的想法。對於不好愛情片的保羅來說,故事橋段可以用「西版瓊瑤」來形容,劇情容易猜得出來(例如生日禮物一段),部分台詞更是「經典中的經典」XD,以電影論電影,《遇》片的劇本和故事確實欠驚喜;不過,比起其他不真實的愛情電影,《遇》卻多了一份現實的無奈感,為在現實中掙扎的萬千情侶反思「共患難」是否如想像中容易。
當人在戀愛的時候,總會對「影響對方」有一份超出理性的信心,小至口味的改變,大至性格的重整。電影的橋段——高帥富半身不遂而想尋死——在真實的戀情中絕對屬於少見,不過當中對於「無法改變的困境」的描寫卻非常現實。在面對現實的考驗.縱然WILL有無盡的財產可以供他和LOU過世,心理的障礙卻並非「愛」這個原因可以彌補。當世人認為「愛」是填補缺憾的靈藥,在當事人心中,「愛」卻是把缺憾點明的燈火。這解釋了為什麼很多愛侶在困難時,承受困難的一方比陪伴自己的同行者更想逃脫、更想對方放棄自己;這不是因為「不能共患難」,而是「鄭正因為能夠共患難所以不想連累對方」:愛人如是,家人、朋友亦然。《遇》片雖然很多設定美得不真實,其實,它只不過是用不正式的手法把現實放大給善於「選擇性不看現實」的觀眾去思考。我們未必遇上半身不遂想安樂死的戀人,但在身邊好友/親人/愛人遇上困難的時候,到底怎樣適當的給予愛,怎樣尊重對方自己的決定,《遇》片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思考的窗,提醒我們,要改變一個人,需要的可不只是「愛」。
文:Paul Jaune
反正戲院漆黑一片,你看不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