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做過約專欄作家稿的編輯的關係,每每看到有關編輯的作品時,總是會多一份的感受和悸動。最近勾起這份感情的是剛公映的《筆羈天才》和上一季的日劇《重版出來》,兩者所描述的編輯和作者的關係(前者是書籍編輯,後者則是漫畫編輯),都是細膩和絲絲入扣,因為兩者在無形中,會產生一種互相幫忙和互相折磨的矛盾關係。
《筆》改篇自普立茲得獎傳記《天才的編輯:麥斯柏金斯》,描述曾編過多本名著的編輯Max Perkins的一生,特別是為天才作家Thomas Wolfe 編書的時期。作為一個編輯,當然為了市場及讀者的考量,去進行編輯;作為一個作家,面對自己所寫的一字一句,固然難以割捨,兩者亦師亦友的關係,是識英雄重英雄,受惠的固然是讀者。當看到Thomas 要加最後一段時,的確是感動的,默默在幕後付出的人還是會看得見。
編書很悶?把編書的過程拍出來更悶?我的確抱有這懷疑入場的,但電影的前半段沒有令人失望,不但令編書的過程變得有趣,從兩個家庭的故事,都能塑造到他們有多重視這份工作。可惜的是,結局過於拖拉,不禁問一句,有必要弄得如此矯情嗎?
很記得在刪了幾千頁,差不多完成書籍編輯工作時,Max 對Thomas 說一席話,是對從事編輯的人的當頭棒喝,亦是一個好的編輯最難拿捏的事情,「我一直害怕會扭曲你的作品,編輯真的令作品更完美,或只是令他們面目全非」,究竟編輯要介入多少,和作者討價還價多少,才是正確呢?
即使被譽為天才編輯的Max也會有此迷惘,因為你心底裏會知道,即使是一個天才的作者,還是要符合市場的需要,但同時又要努力保留作者的風格,去為作者創造其獨特性。畢竟,編輯的使命是努力地令作者看得見。另一方面,我倒是欣賞戲中加入Hemingway等偉大作者和Max的互動,不但顯示兩者是互相相信並依賴的關係,更是有種互相提醒的作用,點出編輯有時也因為太希望作品/作者能成功,過度沉迷而執迷著。
《重》則是編輯入門劇,以新人編輯黑澤心的視角去描寫整個漫畫行業。有著大帥哥小田切讓飾演的五百旗頭,以及其他有著各樣不同特質的資深編輯,總是有意無意地講出編輯的感悟,恍如多上一課,叫做「如何做編輯」的課。
很多是很老生常談,但卻是真理,即使是天才的作家(試問世上又多少個天才),都是有人去支援幫助他去梳理思緒,才能成就大事。
《重》就把整個漫畫行業刻劃出來,由編輯到行銷一一列出來,顯示著一本著作能夠重版出來,是靠很多人合力去完成。劇中的角色雖熱血得有點過份,但看到有些隱性的英雄由心而發去為作品而努力,的確是作者的小幸運。 因此,作為觀眾,也能感受到重版出來的喜悅。
然而,又有多少人會在歌頌作者時,也會為默默付出的編輯而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