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

《比海還深》別離的預感

「海よりもまだ深く、空よりもまだ青く、あなたをこれ以上愛するなんてわたしには出来ない」《别れの予感》— 鄧麗君

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幾乎與「家庭的不幸/溫情」畫上等號。他的故事讓我特別感觸,讓我有至深體會。《比海還深》(海よりもまだ深く)源自鄧麗君的日語歌曲《别れの予感》其中一句歌詞。導演問:「我們曾否試過愛一個人比海還深?」對於這首歌、這條問題,我至今仍然無法釋懷。

淡然

AfterTheStorm_Still_14

一如是枝裕和導演的風格,《比海還深》不煽情,不造作,但總有辦法令人心有戚然,很想落淚。《比海還深》甚至乎比起《海街女孩日記》更實在,畢竟故事發生的地點就是導演的故鄉,瀰漫着個人情懷。今次故事圍繞人生挫敗和家庭破碎,是大眾的老生常談,但劇本寫得非常細膩,根本不需要長篇大論,以一些簡單的細節、對白已自然令大量情緒湧出來。

孤獨

AfterTheStorm_Still_11

由樹木希林飾演的祖母一角是電影中最厲害的催淚劑。她代表着不同要素,例如女性的堅強和獨立、獨居的不安和空虛、家庭的關愛和磨合……她十分疼惜兒子、媳婦、孫兒,希望他們家庭幸福快樂,同一時間當然希望自己也可以幸福快樂地度過餘生,試問還有多少時間能夠愛着自己身邊的至親?每當樹木希林孤單一人處理家居日常,或試圖努力挽救兒子的婚姻,我就淚如湧泉。「為何會弄成這個地步」,只叫我心如刀割。我明白這種心情,真的明白。

遺忘

AfterTheStorm_Still_15

導演的云云作品中一直暗藏諸多的父愛以及對父親的思念,今次亦不例外。越是輕描淡寫,越覺得心情複雜。主角的父親已不在人世,但他時時刻刻都可發現父親的軌跡,又是典型的「失去才懂珍惜」,不僅勾出主角對自己父親無比糾結的思緒,亦提醒着主角該如何演繹「父親」這一個角色。不是把愛掛在口邊就是愛,不是用物質、金錢滿足親人生活基本所需就有愛。愛是一種精神力量,可惜永遠能夠發揮出最大作用的時候,就是離別的時候。為甚麼人總是後知後覺,到最後才發現證據,證明愛的存在?或者曾經愛得比海還深,但彼此竟不自知。

理想

AfterTheStorm_Still_03

令我感動的事,還有主角的理想 — 寫作。主角是只得一本著作的作家。光輝一刻過後,餘下的只是包袱,走不出過去的虛榮,逃不掉面前的彷徨,容易讓人墮落。不過,只要還剩一口氣,不管自己處於甚麼狀態,甚麼心情,創作不能夠停止。主角不單止堅持捍衛父親的身分,亦堅持捍衛作者的身分。這種堅忍,是光榮,亦是唏噓。堅持是廉價的,賣不掉,吃不飽。擁有堅持的人,都有旁人難以明白的光與影。

記得

AfterTheStorm_Still_04

《别れの予感》的旋律已經陪伴着我接近三個星期。看《比海還深》,當下沒有大衝擊,但淡淡的哀傷已夠讓我反思一段長時間。可能是我對號入座,覺得電影每一幕都與我扯上關係,但既然電影有這種魔力,我覺得也是一種緣份。

文:靈光

https://www.facebook.com/jx2000

靈光一閃,正在尋找《光影星碎》後的《生死幻願》。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