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專題

【 MOVIE6 熱話 】時勢造電影? 《 Drive My Car 》或成奧斯卡 政治正確 下的大贏家?!


時勢造電影? 《 Drive My Car 》或成奧斯卡 政治正確 下的大贏家?!

作為全球電影界盛事之一的奧斯卡金像獎,一直都是不少電影人夢寐以求擠身的殿堂,但同時這可以說是亞洲電影遙不可及的夢想。由1929年創立至今到第94屆,亞洲電影大多出現在「最佳國際電影」(2020年前稱最佳外語電影)的提名名單之上,而過去40年,非英語電影而提名「最佳電影」僅得6部,包括《The Postman(1996)、《一個快樂的傳說》(1999)、《卧虎藏龍》(2001)、《硫磺島戰書》(2007)、《羅馬》(2019)以及《上流寄生族》(2020)然而由當中南韓電影《上流寄生族》於奧斯卡橫掃4大獎項,成為歷界首部以外語片奪得最高殊榮的「最佳電影」後,為亞洲電影刻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奧斯卡自此亦被稱為亞洲電影的天下。今年同樣有一部備受矚目的日本電影,由濱口龍介改編自國寶級小說家村上春樹的作品《Drive My Car》,以大熱姿態勇奪四項提名——「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國際電影」,六仔今次將會由《Drive My Car》帶大家回顧亞洲電影於奧斯卡崛起的歷程。

 

亞洲電影甚至電影人的成功崛起可以追溯至2015年,當年由April Reign Twitter創立#OscarSoWhite 的網上行動,希望觀眾正視奧斯卡評委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下稱AMPAS)由92%白人以及75%男性主導,望大眾關注到荷里活不平等的問題。即使2016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仍然未有大改變,但在一股平等以及多元化的呼聲底下,奧斯卡漸漸起了變化。2017年由相對較為注重藝術的製作公司A24所製作的黑人同志電影《月亮喜歡藍》(Moonlight)爆冷擊敗大熱歌舞電影《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勇奪最佳電影。後,更多元化的電影都會出現於奧斯卡的提名名單之上,如2019年,首次有串流平台Netflix製作的電影《羅馬》(Roma)以及Marvel 電影《黑豹》(Black Panther)均有份競逐最佳電影。

2020明顯是奧斯卡改變最大的一年,先從「正名」開始,將一直源用的「最佳外語電影」改為「最佳國際電影」,原因是「外語」在電影的全球多元化的時代已不合時宜,國際電影更能強調電影的包容性。雖然April Reign於當年表示,AMPAS仍然由84%白人以及68%男性主導,進展並不大,但該年《上流寄生族》(Parasite)成為大贏家,一舉奪得「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及「最佳原創劇本」,更是史上首部非英語電影勇奪「最佳電影」獎項奧斯卡難得的轉變令人鼓舞。而2021年的奧斯卡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具多元性的一屆,先有華裔女導演趙婷奪得「最佳導演」及最佳電影」,而20個獲演員獎提名的人當中有9個是非白人背景,是自93年來的首次在最佳導演候選名單中有兩位女性

其實趙婷和奉俊昊等人近年憑亞洲電影在奧斯卡取得成功,並不是突如其來的勝利,因為亞洲電影的實力並不是近年才冒起,知名影評人朗天表示:「只是在一個『政治正確』的運動之下,亞洲人的表現比較容易重新得到他們應該有的認可。」AMPAS2021年增加的395名會員中,53%受邀人士是來自49個不同國家,由此可見,海外會員的增長為國際性的電影人打開了奧斯卡的方便之門。

Drive My Car》的實力當然是毋庸置疑,早前已在各個頒獎禮中橫掃69個獎項,97個提名(資料來自IMDb),故事中以排練戲中戲俄國文豪《凡尼亞舅舅》的舞台演出,招攬來自五湖四海的演員:日本人、台灣人、手語人士、韓國人,均透過真摯的情感投射及肢體語言打破語言界限進行溝通、演出。這正正符合了奧斯卡注重的多元化,而在各國於疫情的陰霾底下,如上屆最佳電影得主《浪跡天地》(Nomadland)一樣的心靈解脫故事似乎亦恰恰是大熱的原因之一。

六仔作為香港人,看到亞洲的影視作品能夠在西方世界發光發亮固然興奮,希望《Drive My Car》能勇奪奧斯卡「最佳電影」,讓更多人可以看到亞洲電影的精彩!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