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e Fan夏日國際電影節(Summer IFF)將於8月13日至25日登場,電影涵蓋多樣議題、風格各異。今年由榮獲康城影展金棕櫚獎的《純屬伊朗意外》的亞洲首映揭開序幕,電影中暗黑寫實的人物故事來自導演巴納希在獄中的所見所聞,將苛政、濫權、以暴易暴搬上大螢幕,置於道德的天秤之上,丈量人性輕重。 今年電影節的閉幕電影選擇了由池田千尋執導的《九龍大眾浪漫》,隨著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熱潮傳到日本,由漫畫家眉月哼以城寨為背景創作的故事,繼被改編為動畫後,更加翻拍成真人版。攝製隊遠赴台灣實地拍攝,務求重現城寨的懷舊場景、以及充滿魅惑的別樣世界——故事講述在城寨地產公司上班的令子對同事工藤產生好感,工藤的過去無人知曉,神秘的他卻對九龍這個地方瞭如指掌,隨一張合照的出現,令各種謎團開始浮現,交織成一段懸疑又迷幻的愛情故事。 電影節另一大亮點在於導演亞里艾斯特作品《愛丁頓》的隆重首映。電影以極度諷刺的手法,帶大家重回那個疫情肆虐的夏天——現任進步派市長計劃在鎮上建立大型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病毒之下人心惶惶,居家隔離、口罩防疫的爭論將社區逐漸撕裂,甚至演變成激烈衝突。電影中加入的黑人議題、失蹤兒童、政治兩極化等等元素,讓片中的愛丁頓小鎮成為當今美國社會縮影,透視著美國人民的焦慮與恐懼。 俄烏戰爭持續3年,砲火威脅持續,當地居民別無選擇下掙扎著「如常」過活。然而,導演維德利明斯奇拒絕將戰亂傷亡習以為常,他回到故鄉,以鏡頭為城市和人民作記錄。《導彈下的四季曲》紀錄仵工每日為為國捐軀的年輕生命入土為安,軍樂隊日復一日為陣亡士兵獻上悲傷且莊嚴的輓歌。哀歌不斷,同時教堂內亦不時奏起結婚進行曲,在麻木的生活中,電影細看當地居民如何在互相扶持下繼續生活,也是對和平與希望的憧憬。 更多精選電影詳情可瀏覽SummerIFF官方網頁: http://bit.ly/4ok2t81,門票現已公開發售(購票連結:https://bit.ly/45sg5p1)。本地全日制學生、60 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 及看護人、綜援受惠人士可享每場 28 元的門票優惠。…
Movie6
邊個再話睇動漫好毒?!暑假檔期新番上架,隨著全球大熱《Dan Da Dan膽大黨》、《坂本日常》第 2 季回歸,Netflix 也同步釋出數據:全球有超過 50% 用戶正觀看動畫,在五年內成長三倍!2024 年動畫播放量更突破 10 億次,其中以《火影忍者》最受歡迎! 喜歡動畫曾被視為「宅」,如今卻已蛻變為世界共享的主流娛樂,人氣甚至超越不少真人大片!它是如何征服主流市場? ➤ 串流平台領全球動畫浪潮 在眾多影視類型中,動畫或許是唯一能夠橫跨語言、年齡與文化,且能打造強大 IP 的內容。一個成功的角色或世界觀,不僅能衍生出電影、遊戲、周邊商品,還能長年持續吸引不同世代。 對消費者而言,平台上動畫內容的豐富程度,已是決定訂閱與否的核心條件之一。而對平台而言,動畫不僅吸引 Z 世代與千禧世代等年輕觀眾,也成功擴展至 X 世代甚至家庭族群,是高黏著度的內容金礦!像 Netflix 便在此方面落重本,除購入人氣新番的獨家播放權,也投入資源打造自製原創動畫,讓其從日本走向世界,從「宅」圈走進主流。 ➤ 在地化配音 Netflix指,高達 80% – 90% 觀眾選擇觀看配音版動畫,為此他們設有多達 33 種語言的配音與旁白,更在全球多地設立配音工作室,聘請當地聲優及文化專家參與製作,確保觀眾能感受到角色的生命力。此舉打破語言及文化壁壘,讓動畫進入更多人的日常。 …
m6 keylight |Apple TV+ 創立以來蝕足十億 靠《 F1電影 》大翻身! 話題度十足的《 F1電影 》,上映首周票房已飆上 1 億美元,全港亦過 1 千萬票房,成為 Apple TV+ 六年內「首部」賣座的大片,擺脫「票房毒藥」標籤!他們一直以來重金製作過不少作品,卻慘淡收場,但原來這正正是 Apple 設計的市場策略?! ➤ 品質行先 高級串流平台 2019 年問世的 Apple TV+,從創立起就與 Netflix、Disney+ 等主流串流平台走截然不同的路線。Tim Cook 表示,平台不是為了賣更多 iPhone,而是要讓頂尖創作者盡情「說好電影故事」,因此堅持「內容全自製」,卻也面對片庫小、用戶流失率高的壓力。 ➤ 虧損過十億 仍拒絕全面商業化 Apple TV+ 重質不重量,投入大量資源到高藝術價值的內容,劇集及電影屢獲獎項肯定。像《樂動心旋律》便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讓 Apple…
m6 keylight |《 漂亮朋友 》一個幽默寫實 關於愛與自由的故事 《漂亮朋友Bel Ami》——與莫泊桑的小說同名,也翻譯作《俊友》,是導演耿軍在命名上的一個小巧思,以電影與文學的一次隔空擊掌,講述在一個東北邊陲的冰冷小城中、兩位孤獨中年男人的愛情故事。 不同於片名,《漂亮朋友》中沒有選用俊美外表的男演員,而是由導演多年好友的演員徐剛和張志勇擔任雙男主,褪去外表的包裝、簡樸寫實地訴說著寒冷小城中人與人的關係。人到中年的張志勇決定出櫃,認識了年齡相仿的徐剛,小心翼翼地靠近彼此。 源於東北小城的真實故事 《漂亮朋友》的畫面充滿生活感,用鏡頭帶領觀眾走進東北小城的橫街窄巷。劇本的發想源自於導演耿軍在生活中所看到的真實故事——在保守的九十年代中,在鶴崗這座小城市裏,經歷婚姻失敗,在中年時才發現同性戀者身份的曲先生(化名)被異樣眼光相待,最後切斷與所有人的聯絡,黯然離開鶴崗、到其他城市生活,曲先生的故事便是第一稿劇本的全貌。 自由的兩面 電影中角色在保守的小城中謹慎尋愛,中年出櫃的張志勇白天尋覓著加入同志族群的機會,晚上回家卻是默默接受著妻子的哀怨和罵聲,即使在第一次接觸徐剛時,他的所有行為都是慎重而被動的。 與之相反,女同志伴侶大膽在街道上牽手擁抱,不受身邊人眼光所限。漫天雪地下,她們並肩討論著自由,「自由的對面是自由,自由的四周是自由,這樣才方便我們欣賞。」 然而渴望自由的她們選擇形婚,向理髮師借精求子,又以監視器監控著理髮師生活的一舉一動,大談追求自由的她們,也為守護戀人,以愛的名義綁架他人。這也讓觀眾在離場後思考,為維繫同性戀關係,最終陷入傳統社會婚戀框架下的她們,是真正獲得自由,抑或只是走進了在社會制度下驅使的唯一出口? 一個在笑聲中讓彼此互相擁抱的故事 《漂亮朋友》以黑白畫面放映,走的卻不是一般敘事抒情風格,而是用日常、甚至些許荒誕的方式呈現出一套純愛喜劇。天橋上的默契遊戲、餐廳出場的武打場面,甚至在天空飛來把角色撞倒的飛盤,都為電影增添超現實色彩。 這種處理方式也與導演在疫情期間的思考有關,人們帶著口罩、需要保持距離,逐漸適應遠離彼此。正因如此,導演想在壓抑的環境裏,重新定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如電影末段徐剛和張志勇互相依偎,安慰著「別怕,有我在」,創作出一部人與人之間可以互相親近、互相擁抱的電影。…
m6 keylight |《 不赦之罪 》新導演膽色首作 克制美學探宗教議題 以宗教作主軸的電影在香港鮮見,首先題材未必夠大眾化,再者,要寫出細緻有深度的神性與人性拉扯也十分考工筆。兩位年輕新導演肯挑戰《 不赦之罪 》,膽色不容忽視。 (無劇透~) 劇本為 22 歲編導畢業功課 當年僅 22 歲的導演 / 編劇譚善揚撰寫了《 不赦之罪 》的劇本,這份「畢業功課」獲導師引薦參加首季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總會拍電影」計劃,並在超過 40 份劇本中脫穎而出。總會會長古天樂更首次以個人名義為作品擔任出品人。 非「金句式」說教 故事雖論神,談的終究是人。牧師(黃秋生 飾)、師母(蘇玉華 飾)、阿樂(歐鎮灝 飾)、思晴(陳書昕 飾)各執十字架的一端,各自在死蔭幽谷中掙扎尋光。電影可貴之處,在於不直接用答案「餵食」觀眾,摒棄直白的「金句式」說教(儘管不乏聖經誦讀部份),而是將原諒仇敵的可能性化作未解命題,請觀眾在字裡行間中自行省思。且故事中段的重大轉折點,令「寬恕」與「罪孽」的天秤變得更搖擺不定,為電影多添一份思辨重量,有待觀入場發掘。 「克制」電影美學 電影其中最大矛盾,是人可否依神旨去壓制憤恨。呼應這個關鍵,零長片經驗的兩位新導演譚善揚及林善,未急於炫技展雄心,反而採用內斂壓抑之風格。例如大量場景都籠罩於黑暗氛圍,衝突時刻甚至令角色神情晦澀難辨。角色的隱忍情緒亦如火山潛伏,欲爆未爆,反令寂靜中張力更盛。 即使深谷再幽暗,導演都不忘在畫面留一處遠光,暗示出口一直都在。少數開揚的場景,如背負十字架上山、身在教會等,於整體幽閉的氛圍中格外鮮明,隱喻角色接近教贖的瞬間,構成強烈的光暗對比。 得知一些情感描寫及意象位因篇幅問題被刪減,不禁可惜。僅四百多萬成本,令電影表達手法與主題延伸受制。一個如此複雜的宗教命題,短短一小時二十分鐘終究難免隔靴搔癢。不過,兩位新銳導演仍以真誠的敘事鋪出思考空間,是具野心的初試啼聲。望大家入場支持! 文:三點水(IG: @miiizusayshi_)…
m6 keylight |遊戲人出手 拯救「 真人化電影 」! 不論遊戲原作多成功,改編電影後大部分都難逃災難命運。像慘不忍睹的《刺客教條》(Assasin’s Creed)在爛蕃茄只有 19% 評分,即使有億萬預算及實力派演員都救不回。當中最大原因其實就是拍攝團隊都不懂遊戲! ➤ 片商不重視原作精神 像《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系列,片商雖借用遊戲的世界觀與角色,卻把原作的恐怖壓迫感拍成傳統動作片;《刺客教條》雖重現經典橋段如「信仰之躍」,劇情卻鬆散,角色動機薄弱。真人化電影也無法複製玩家與角色共同經歷的「互動性」核心。 加上許多早期改編電影會在「討好玩家」與「照顧新觀眾」間搖擺不定。一方面塞滿彩蛋,一方面又加入冗長背景解說,最終導致敘事混亂,失去原作靈魂。 ➤ 遊戲公司開始主導創作 微軟遊戲部門 CEO Phil Spencer 曾表示:「並非每款遊戲都需要被改編成電影或影集。遊戲本身就是一種成功的媒介,除非有真正的創意目的,否則不應強行轉化為其他形式。」 幸運的是,隨著新一代製片人對遊戲的尊重和熱情,這幾年改編作品的風向正在改變。遊戲公司不再只是授權 IP,而是有直接參與製作的機會,保持創作自由和原作的一致性。 《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的影集,便由遊戲總監 Neil Druckmann 親自擔任編劇與監製,成功將遊戲劇情轉化為緊湊細膩的敘事。播出後大穫好評,成功吸引了大量非玩家觀眾,爛蕃茄上獲 95% 正評;《奧術》(Arcane)影集由 Riot Games 自組團隊監製,從故事到角色全與動畫公司 Fortiche 合作 6…
m6 keylight |科技寓言逐漸成真 《 黑鏡 》第七季衝擊不再? 自 2011 年首播以來,《 黑鏡 》便以尖銳的寓言風格拆解科技與人性關係,到了今天,許多當年還屬科幻的概念已成現實。Deepfake、影像生成、 A.I. 融入日常,觀眾已不再只是「想像」未來,而是直接活在 黑鏡 世界中。 第七季《 黑鏡 》的回歸,不再強調「科技驚悚」,而是轉向更具溫度的敘事手法。對這部以反烏托邦聞名的影集來說,這轉型是風格進化還是創作疲態的表露無遺? ➤ A.I. 可以代取替人類創作者? 《 黑鏡 》靈魂人物 Charlie Brooker 一向以黑色幽默與社會批判著稱,常探討人工智慧的倫理界線,但在本季開發階段,他也親身嘗試了用 ChatGPT 編寫劇情,並直言:「它寫出來的看似合理,但只是重新拼貼我們以前拍過的東西,毫無新意。」A.I. 雖能掌握格式與語言節奏,卻缺乏靈魂與創意,也無法理解人類幽默。 這次經驗讓他更堅信 A.I. 難以取代創作者對情感的描繪與洞察。因此,本季多數集數也轉向聚焦情感、倫理與悲喜交織的劇情設定,而非單純科技設定的驚嚇敘事。 ➤ 彩蛋編織「黑鏡宇宙」 對劇迷來說,本季其中一個亮點當然是各集的彩蛋,它們呼應過往集數,建立一個彼此相連的《 黑鏡 》宇宙。例如再度出現的虛構串流平台 Streamberry、遊戲公司…
(得獎名單不斷更新) 最佳電影 九龍城寨之圍城 爸爸 我今天怎麼說 破。地獄 從今以後 最佳導演 鄭保瑞(九龍城寨之圍城) 翁子光、區焯文(爸爸) 黃修平(看我今天怎麼說) 陳茂賢(破。地獄) 楊曜愷(從今以後) 最佳男主角 林峯(九龍城寨之圍城) 劉青雲(爸爸) 游學修(看我今天怎麼說) 許冠文(破。地獄) 郭富城(臨時劫案) 最佳女主角 許恩怡(久別重逢) 談善言(虎毒不) 鍾雪瑩(看我今天怎麼說) 衛詩雅(破。地獄) 區嘉雯(從今以後) 最佳編劇 何妙祺、陳慶嘉(我談的那場戀愛) 翁子光(爸爸) 陳茂賢、鄭緯機(破。地獄) 楊曜愷(從今以後) 陳偉斌、麥啟光、萬芫澄(臨時劫案)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久別重逢(久別重逢) 作曲:陳光榮…
m6 keylight | 《 狗狗打官司 》康城狗影帝!狗狗親自上庭 捍衛動物權益 入圍第 77 屆康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並在多個國際影展獲得提名的《狗狗打官司》(Dog on Trial),由法國導演萊蒂西婭·多施(Laetitia Dosch)自編自導自演,以歡快的黑色幽默方式,讓觀眾思考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 狗狗不是人類附屬品 主角狗狗「毛仔」本是一位視障人士的忠實夥伴,因三次咬人而面臨人道毀滅。屢戰屢敗的女律師艾薇兒(萊蒂西婭·多施 飾)決定接下這個看似必敗的官司,並讓毛仔親自出庭,讓牠成為自中世紀以來,首隻在法律上為自己行為受審的狗狗! 電影靈感源自瑞典真實案件,當時甚至鬧上人權法院,引發社會激烈辯論。在多數國家,寵物被視為「主人的財產」,在寵物傷人事件中受審的永遠是人類,在法律層面上牠們幾乎沒有獨立權利。 艾薇兒在電影中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狗不是物品,而是一個有感知、有情緒的生命體,法律該如何對待牠?」這不僅單純關於一隻狗的命運,更是對整個社會的提問——我們會否願意花時間理解動物行為背後的原因,還是繼續將牠們視為無法保護自己的財產? ➤ 荒誕法庭戲引思考 導演/女主角娜迪西亞多斯之前在《年輕女子》(Jeune Femme)嶄露頭角,這次她不僅擔任主演,更挑戰導演角色,挑戰難度甚高的喜劇類型!評審團將爭論狗隻是否擁有動物人格,甚至要求毛仔用人類語言表達自己,劇情荒誕搞笑,背後卻隱藏著對現行動物權益制度的質疑。 科學早已證實動物具備情感能力,但大多數法律仍未承認牠們在社會的地位。導演多斯認同狗狗是有思考能力的個體,同時也深明這會為社會帶來種種問題。她希望透過電影引起公眾討論,推動有關的政策改革。 ➤ 流浪狗變康城狗影帝 飾演毛仔的狗狗 Kodi 今年 10…
m6 keylight |「 UFO 」 劃過的 90 年代 港產片最浪漫軌跡 最近看了大館與電影文化中心合辦的《半支煙》(1999)重映。一個由謝霆鋒、曾志偉、吳君如、黃秋生等重量級影人演譯的黑社會純愛故事。雖再演「古惑仔」,他們在戲中卻有著「超反差」的笨拙和純真,現在看依舊驚喜。 90 年代是動作片的黃金年代,偏偏有班電影愛好者卻創造了一系列像《半支煙》般,以細膩情感為題的「小」電影 —— 他們便是「電影人製作人有限公司」(United Filmmakers Organization,簡稱 UFO)。 ➤ 愈「無價值」愈要拍 UFO 成立於 1990 年代初期,由曾志偉、鐘珍及陳可辛三人創立,集合了當年最文藝的影人,包括李志毅、張之亮、阮世生及葉錦鴻等。他們一反武俠片潮,叛逆地製作出低成本的「小清新」都市電影。陳可辛說:「我們專拍被大公司當作『無商業價值』的題材。」 公司十年內發行了約 12 至 15 部作品,為數不多,部部有趣。作品更請來多位當紅小生花旦出演,如張國榮與袁詠儀的《金枝玉葉》(1994)的、黎明與張曼玉的《甜蜜蜜》(1996)。 ➤ 擅長捕捉市井美學 團隊常蹲茶餐廳,偷聽食客日常對話再寫進劇本;場景絕大部分為實景拍攝。像煙仔借給樓下做貨倉的唐樓、黎小軍和李翹吃餃子的板間房等,都非片場搭景,以保留小市民的生活細節與痕跡。以藝術包裹著煙火氣,就是 UFO 電影追求的靈魂。 即使出演的是俊男美女,他們的角色總會有點「Kam」,非常立體;鏡頭會給他們多拍幾秒「無用時間」,像點煙、發呆,透過這種呼吸感讓人物活起來。 成本雖遠不及大製作,但票房口碑盡收,甚至被形容拍出了「香港中產味」。當年若想表現自己有品味,便要說:「我有看 UFO 的電影」。 ➤ U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