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 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 聾人電影的迷思
雖然今年已經是第八屆 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 ,但我是第一次參與,打破了很多疑問和迷思,在此想和大家分享。有興趣了解更多的讀者,可以參與星期六電影會。(詳情:https://www.facebook.com/hkidff/ )
1. 聾人的電影都是很安靜,只有手語像默片嗎?
我發覺這真是很愚昧的問題。當然不是!聾人電影不是聾人的專利,對白、配樂、音效等,通通都有。
2. 聾人怎樣了解電影內容?
電影始終以視覺為主,所以即使聽不到,仍可看到故事的發展。此時電影的攝影和鏡頭、演員的演繹就更重要。有手語傳達時必須看到半身,而演員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則讓聾人理解情緒起伏。 字幕是最直接的傳達,但除了對白,必須加設備註,讓聾人得知氣氛和畫面靜止時的原因。例如(陰沉的音樂)、(急促的高跟鞋聲)等。 有時候有些電影更設有同步手語、唇語傳譯。但容易令人分神,沒法專注在電影。
3. 聾人可以拍電影嗎?
當然可以。今年的研討會更請來兩名來自香港和台灣的導演分享。他們解釋製作上確是比健聽人士繁複,始終需要一個翻譯作導演與拍攝團隊之間的橋樑。如果拍攝外景,更需要健聽人士協助,留意周遭環境和危險,避免意外。收音、配樂和音效等範疇,亦需要健聽人士製作,當然會先討論電影的概念。
電影本來就是一種語言,更是世界通用的語言。你不需要聽到主角說出感受,你只需看到他的表情;你不需要聽到爆炸聲,亦看到戰爭;你不需要聽到他們的細語,亦看到纏綿的愛意。聾人的手語世界,都值得我們去探索。電影也許就是我們彼此溝通的機會。
文:Janis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