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

《親親躁爸爸》愛是恆久忍耐

先說說總結:總的來說,情緒病(非生理上/病理上/基因上的)患者都不過是不懂的愛自己。當中的原因有一點點是欠常識、一點點的自私、還有一點點貪心。

顧名思義,這是一個關於子女與「躁底」爸爸如何拉近關係的故事。70年代的美國社會中,電影娛樂事業發展如日中天,已婚/有孩子的女性就職艱鉅,情緒病患遭受歧視。在這樣的世界裡,出身沒落名門、頗具才華的一位電影及攝影從業員因患上躁鬱症而被迫停止工作,由太太跨省念大學、找工作養家及支付醫療費用,照顧兩名年幼女兒的責任被迫放在這位行徑難以預料,像風暴一樣的父親身上。起初兩名女兒極力不願讓人得知父親的毛病,處處嫌棄老竇,不耐煩到極致,到後來不捨得父親獨留兒童(姊妹自己兩人)在家或獨留大細路(一個喜歡創造古靈精怪東西有欠常識的藝術家)在家,毫無疑問是一個窩心勵志的賣座故事的套路。

不是Super Junior

說實話,現在片看多了(還要喜愛看的通常都是某些類型),劇情和結局大體捉得到,仍然不得不讚嘆《親親》編劇對情緒病患家屬的理解及飾演男主角「躁爸」阿Cam的Mark Ruffalo對躁鬱症患者的揣摩。《親親》片中阿Cam完美示範了情緒病患對自己患病的意識不足、以為自己很好的固執和欠缺常識(例如對人過分熱心想要幫忙,反而嚇着鄰居,卻堅持自己沒做錯);同時又細膩的表達了一個不願意承認自己不足,卻在潛意識中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的麻煩友,為自己不是那麼正確的「正確」、「堅持」給所愛的人帶來的麻煩而稍稍自責與內疚的兩極自我。阿Cam的「愧疚感」與「理所當然感」的對比是很多情緒病患的寫照:兩種都是麻煩友,但兩種都是病患自己最最真實的一面;遺憾的是,當阿Cam「正常」(沒有發病)時,世人甚至女兒都喜歡他的時候,他又不一定是他最想當的那人,未必是最真實的阿Cam。而很多時候,世人看到的,是患者「自私」、「只顧自己」的「理所當然」之一面,可是,「愧疚」的一面卻難以讓人看到。Super Junior 可以say住sorry跟愛人預告自己「내가미쳐미쳐baby(nae ga mi chyeo mi chyeo baby)」(我要瘋了瘋了baby~),但情緒病患者又怎能知道自己何時爆發,道定歉先?

人類的超自然力量

編劇Maya Forbes在兩名女兒對父親的態度描寫也是妙筆生花,兩個女兒正值最需要家庭溫暖的年紀,可惜媽媽為生計保障而遠赴他方,理應照顧自己的爸爸卻是不定時炸彈;儘管處於愛面子的前反叛期的姊妹兩人經常在人前嫌棄父親對外的行徑,盡力想與父親在他人前保持正常,卻「口裡說煩,心裡很誠實」地為父親的瘋狂行為補鑊,並以愛包容他。到了電影後半,當阿Cam感受到滿滿的愛的時候已經與常人無異,甚少病發;但還是有些地方顯露出他缺乏自信時的臨界點,如何遊走在情形邊緣全憑阿Cam是否感受得到自己被愛。你或許會說,這是他對愛有着彷彿無窮的貪念,但慶幸的是,家人就是有這種抵禦侵蝕精神的麻煩的能力。哇!一個咁X煩嘅老竇喎!正常一個無親無故的人,誰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和你一起耗費心神甚至靈魂和生命?離開這種瘋子,是合理的,值得諒解的,最自然不過的事。不過,看到每次兩位小女孩嫌棄爸爸後又回來走在一起,不禁想起《聖經》的一句「愛是恆久忍耐」——不少人以為這是教人要如何去愛,只要你能忍,你就達到「愛」一個人的目標,跳起Yeah!不過Sorry,其實《歌林多前書》想說的正是如片中女兒們的超能力:以信仰上來說,愛是來自神,是神力,不是人能達到的:因為有超越人類與自然的愛,才能忍人所不能忍之事。這樣看來,為何阿Cam總是免不了暴走,會不會是因為他不夠愛自己,才忍耐不了呢?

筆者尤其喜歡電影結局,觀眾或許會以為,最後阿Cam能治好此病,大團圓結局;不過,就算讓他康復,如果沒有家人的愛,也不過是停止了怪異和危險行為,治標不治本,拯救不了阿Cam的心靈。其實,阿Cam未能康復,隨著兩個女兒長大,她們對他的愛只會更深更神聖;愛是supernatural,但我們也不需要去質疑存在於人之中有入神一樣的愛的能力,不用懷疑自己能夠超越自然,只不過,女兒們又愛阿Cam,又嫌他麻煩。不過,正正因為阿Cam未康復而又被愛着,才能成就Life and Love go on的共存。我們是某人的包袱,而就算是包袱、是燙手山芋,還是會互相忍忍忍忍忍——因為不忍的話就會失去重要的家人愛人啊!愛是恆久忍耐,哈利路亞。

21世紀的今天,世界變了,醫學變了,眼光變了,但情緒病患還在貪戀自己的未得到愛還沒有變;值得安慰的是,愛,也是不變的。

利申:Jesus believer. Ex(?)patient.

8/10(演員們演技帶到觀眾入戲,以豐富展現情緒病患與家人不同角度的想法)

文:Paul Jaune

反正戲院漆黑一片,你看不到我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