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

《天眼狙撃》天眼看不清的戰爭道德

無可否認,我們進入了用科技開戰的年代。還有沒有明刀明槍?有,但已經很少。《天眼狙擊》的背景就是依靠數據去打仗的今日,科技進步了,可能更加輕易去奪人生命時,戰爭的道德問題依然沒有進步過,今天的我們,還是需要時刻自省。
1401x788-eye-sky
英國軍官Powell在美國的無人偵察機的支援下,得知道花了6年時間追捕的英藉恐怖份子的下落,原來他在肯尼亞首都奈羅畢。由於知道對方將發動恐怖襲擊,軍官決定改變戰略,由活捉改為用無人機消滅目標。然而,無人機機師發現在當刻攻擊的話,很大機會會殺害剛誤闖射程範圍內的小女孩。

 

卸責的高官們

MV5BMjE0NDgxNjI5M15BMl5BanBnXkFtZTgwNTc5MjMzODE@._V1_SX1545_CR0,0,1545,999_AL_

雖然這部是反恐戰爭片,但電影動作場面不多,並以文戲作為主導,在女軍官、英美高官們的圓桌會議、美國無人機機師之間的來回對答,喋喋不休的對白,意想不到地能營造緊張感,時而幽默,時而緊張,時而睇到眼火爆,這歸功於劇本的紥實和細緻。惟一是最後出現的第二個男孩闖入的那一段,的確能營造緊張感,但同時湧上的,還要重頭來多一次的意思嗎?而且想批判的事亦會和小女孩的重覆。

 

多個崗位的人,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繼而發聲。人命當前,究竟應該犧牲一個孩子的性命,去救有機會發生的大規模傷亡?還是應該救一個孩子,任由恐佈份子發動自殺式襲擊,讓附近一帶的人受傷?觀影時,不禁思考這個永恆的道德問題,我追求完美,實質是膽小懦弱,當然是希望能夠沒有人傷亡,但現實難以如願,還是難以抉擇。最後會發覺,你無法去批評在事件當中的人的決定,因為每個崗位都是為人命而爭論,但肯定可以指摘的,就是那班推缷責任的高官們,那副嘴臉像極我們政府的高官們,既不想負責任,亦怕越權,總之能夠置身事外就最好。倒是在他們的取態,能了解到英美兩國對反恐的態度。

 

天眼,能看清真相嗎?

eye-in-sky

電影一開始便節錄了這一句:「戰爭中,真相是第一個傷亡者」,「眼」是電影的重點,每個人透過「天眼」去掌握即時的事態發展。「天眼」就像給予他們全知的視覺,猶如掌握了世事,但「天眼」真的能夠看到,甚或看得清真相?

 

不少電影都會採全知的視點去拍攝,好讓觀眾從不同的角度去掌握故事的發展,像神一樣,從而得知故事的「真相」。畢竟,鏡頭就已經有一個框架,即使是觀眾,看似全知,但其實也未能了解到故事的所有細節和行為,又怎能有自信地說知道真相?同樣地,「天眼」也非全能,每個注視著屏幕的人都只能獲得當時的部分「真相」,電影彷彿諷刺著這些大國們,以為「天眼」能提供全知的視覺,從而主宰一切,是妄想。

 

文:張山地

 

深信緣分,不論遇上好片或爛片,也是發掘不同可能性的機會。

 

You Might Also Like